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在打开招聘软件之前,先要学习7堂择业心理课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约沙·诺伊鲍尔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人类能力(智力、创造力、社会/情绪能力)及其神经生理基础,曾荣获2022年国际智力研究学会终身成就奖、威廉·斯特恩奖,担任奥地利心理学会等多个科学学会主席。
做错选择,越努力越后悔
是试错的成本,还是白白浪费的人生?
在努力赚钱、追求理想、寻求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用兴趣和能力定位自己,做出好的选择和正确的努力
◎ 编辑推荐
☆ 资深作者,40余年研究精华
本书作者阿尔约沙·诺伊鲍尔深耕领域40余年,曾荣获2022年国际智力研究学会终身成就奖、威廉·斯特恩奖,担任奥地利心理学会主席、国际个体差异研究学会主席、国际智力研究学会主席、格拉茨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副院长、格拉茨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等职务,成果备受认可,著作值得一读。
☆ 越努力越后悔?一份高性价比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本书从“才华 / 能力”、“个性”和“兴趣”三个维度出发,提供简单而专业的测试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长期职业。
有些苦不必吃,有些累不应该吃苦,试错不应该变成浪费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正确的选择”。
☆ 选专业、转专业、换行业、搞副业……解救各类人群
这本书可以帮助学校的学生,想要成为专业人士的人,以及尝试过很多次的社会工作者。
改变永远不会太迟。
不知道如何改变是痛苦的,也后悔没有改变。
◎ 内容简介
也许你即将毕业,正在选择你的家人建议的职业还是你自己的职业。
也许你努力了几年,却发现这份工作越来越不适合你。
也许你想从工作中休息一下,找一份适合你的副业。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你应该选择你擅长的职业,还是你喜欢的职业?
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指向两个核心因素:能力和倾向。
能力对应于擅长,倾向对应于喜欢。
面对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作者将它们一一分解,然后将关键点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逐一分析和排序。
这本书的内容是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它不仅具有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可即时使用的自我评价问卷、行动建议等实用工具,可以全方位提升读者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选择职业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一件事。
成功既需要适当的努力,也需要正确的选择。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帮助,每一个读者都能收获事业的幸福和满足,拥有更好的生活。
原文摘录 · · · · ·
此处,我不想详述研究的方法细节,而是想告诉各位研究的结果:所有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水平;主要是男性高估了自己的外在(身体)吸引力(对于女性而言,只有高度自恋的人才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外表)。另外,高估自身吸引力的倾向与高估自身智力的倾向之间是存在关联的,也就是说,高估自身吸引力的人,也会高估自己的智力。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种对自己的错误高估也与自恋相关,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这种错误的感知。—— 引自章节:第6章 自我认知的界限
然而,这里说的不是一套新自由主义的优化诊断:我认为,心理学职业指导不应把制造运转良好的劳动力作为首要目标。拥有成功与幸福的生活,让个人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才更为重要。所有能力——不论是学术能力还是非学术能力——都具有同样的价值。 我坚信,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是那让人获得财富的成功而是要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致力于做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当工作内容和个人能力与倾向(即个性与兴趣)相一致时,幸福也就来得更为容易。 —— 引自章节:前 言
◎短评:
第一次抽中的书,浅读一下。感觉国外的这类书放到国内的语境下看,还是定位不太明确。光看书名一定会把它定位成工具类的书,类似于教读者怎么进行职业规划的那种;但读完发现书里列举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和数据,更像是研究报告,实战建议只用了很少的篇幅来讲而且较为空泛。导致看完之后对于现实中的职业选择还是一头雾水,看了,但好像又没看。算是应了阳明大爷的“知而不行,等于未知”了。
相对来说,逻辑清晰且易读,我觉得是毕业的应届生的必读书目,包括已有职业目标的人。因为职业规划是一件长期且流动的事情,时刻都要拥抱变化,比如我就被教培裁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职涯。结合书上的理论与方法,给了我一些方向,重点是自信,让我在转行上更有力量。